IE工业工程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
发布时间:2017/8/11 点击:3609 次 |
一、把IE的现场改善理论(6S)运用到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一个项目从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到人员,物料,设备的进场,其合理布置与布局,是关系到该项目顺利有效安全实施的关键,合理运用6S理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S理论是指在生产现场把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要素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6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其内容如下: ①整理(SEIRI) 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分为有必要的和没必要的,有必要的留下来,没必要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或者杂乱不堪,影响施工效率,营造清爽整洁的工作环境。 ②整顿(SEITON) 把留下来的必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空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以免造成使用混乱。 ③清扫(SEISO) 把工作场所内看见、看不见得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施工伤害。 ④清洁(SEIKETSU) 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保持上面3S成果。 ⑤素养(SHITSUKE) 每位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与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习惯性),自觉遵守,相互监督。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⑥安全(SECURITY) 重视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患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具体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就是从平面布置开始就要做好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把投入的各种资源、材料、构件、道路、水电供应网络、生产、生活场地及临时工程设施合理、安全、经济地布置在施工现场,使施工现场配置合理、规范,能有组织地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开工前,务必做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施工及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带证上岗等规范管理。 二、按照现代IE工业工程的定义 IE是通过研究系统中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的有效组合与合理配置及持续改进来保证和实现系统高效运行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原理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把各个要素进行改进,改造,重组和设计,从而逐步接近系统的最优配置,实现系统的最大功能。 一个工程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到最终投入使用涉及到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对项目要素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①对各个施工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即对施工要素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的配备和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 ②对施工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各个要素进行适当搭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经济协调的发挥作用; ③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进行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各个投入要素,使其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④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 只有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从而达到项目总体优化的目的。 |
【返回】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