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警惕误入精益生产五大误区 |
发布时间:2013/7/5 点击:2321 次 |
精益生产最早是从日本引进来的,对于丰田精益生产模式,大家都听过比较熟悉,但是国内的精益生产模式发其实有很多误区,所以编者提醒,在学习外来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警惕,闯入误区!本文将列举出精益生产的五大误区,供国内正在进行精益生产改革、或者管理的企业参考,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精益生产管理。 误区一:精益管理只是后勤的事; 在很多企业初步了解5S/6S/7S管理内容后,认为这些只是后勤需要学习和做的事,其实这是不对的,精益管理思想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事,必须全员参与,提高认知,才能有效的进行精益生产管理。 误区二:tps仅仅是一套系统或方法; 在我的《卓越制造管理 》课程中,会讲到a企业500吨注塑机“9分钟换模”的实战案例(基本上是“走钢丝”的水平),让学员们羡慕不已。有学员提出,让笔者帮助他把公司近百台注塑机改造成9分钟换模(每年可以节省数百万),顾问费好谈!可见,这位学员认为“9分钟换模”只是一套可简单复制的方法。而事实是,a企业从三个小时换模时间改善到现在的9分钟,整整花了近10年的时间,累积了900余项改善。而且通过这个改善过程,员工的意识和能力都大大地提高了。只有环境、设备、材料、方法和员工等同时具备标准所要求的条件,这样的成果才能够得到维持。 可见,认为tps仅仅是一套成熟的系统或方法是不对的。最近,有一本介绍tps的书,书名叫《丰田就这么几招》。书是韩国专家写的,内容不错,被译成了中文,文中介绍了不少丰田的成功做法。正确的认识是,tps是全员改善文化支撑下,管理系统不断走向精益的过程。丰田有形的系统和方法固然值得学习,而丰田无形的软实力更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误区三:丰田可以做零库存,我们不具备做零库存的条件; 编者在与客户或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人认为,就我们现在的供应链条件下,不可能做零库存。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要耐心地做出说明,帮助他纠正错误的认识。 人们经常说丰田的“零库存”,以至于tps里的零库存理念或追求变成了高不可攀的“现实”。事实并非如此,在丰田的仓库里以及生产线上,库存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丰田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更少库存(无限接近于零)的追求。可见,零库存并不是现实,而是一种不断走向精益的思想和对零库存持续追求的态度和行动。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惧怕或抵触零库存,而且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尝试追求零库存。 与零库存类似的思想和追求,还有零缺陷、零浪费、零切换、零停滞、零故障、零灾害。这七个“零”是目标,而不是现实,所昭示的就是一切追求完美的精益管理理念。 误区四:“自働化”就是自动化; 编者不止一次被问到,丰田或理光都强调自动化,他们的生产线自动化比例到底有多高?从问题中可以读到人们的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误把“自働化”当自动化。国内的许多进口翻译书籍里,也经常混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事实是,自働化是丰田生产方式里重要的原则之一。所谓自働化,就是让设备或系统拥有人的“智能”。当被加工零件或产品出现不良时,设备或系统能即时判断并自动停止。通过“自働化”改善的设备或系统,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不生产不良品(实现零缺陷),另一个是可以节省监控设备运行的看护人(实现省人化)。所以,“自働化”与一般意义上的自动化不是一回事。 误区五:tps就是看板管理;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解,以为tps就是看板管理。其实不然,看板管理是实现后工序拉动式(pull)生产,并最终实现jit(准时化)的一个工具。 本文以上这些只是编者给出的部分主要的误区供大家参考,而在实际作业中,还有很多细节或者非细节的误区,需要引起注意,具体的可以参与国内专业的精益生产培训,精益管理培训课程,让企业的发展步入正确的轨道!
更多工厂管理经验分享,敬请关注深圳华致赢(www.leanpop.com.cn)精益电子期刊频道! |
【返回】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