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精益管理的基础需建立劳效标准 |
发布时间:2013/11/20 点击:2530 次 |
编者按:零售管理之术,可以理解为精益管理和精确营销,它是一种将事做到极致的功夫;而零售管理之道则是零售之本,它是以成就人、打造人、实现人尽其智为最终目标的,源于中国明代大儒王阳明、后被稻盛和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敬天爱人”的哲学理念,其在零售业的应用其实就是零售之道,员工与企业有同舟共济的精神才能使精益营销取得成效。 随着外资零售企业“水土不服”接连败走,本土百货业受到电商的强烈冲击和挤压,营业利润日趋减少,加之用工成本的增加,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如何采用多元化用工方式,将劳动力管理与网店、实体店、服务终端、呼叫中心等多渠道运营紧密结合起来,对零售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零售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如果将实时信息收集运用到零售业员工管理中,不仅能很好的跟踪员工实际劳动时间,还可以将这些信息与来自于POS系统中的劳效标准和数据进行比较,来最终确定实际工时。然后根据工种、部门和门店来计算生产率,从而获得对整个组织的绩效可见性。 美国PUMA公司的案例,PUMA通过实时绩效监控工具,分析比较出劳效最高的员工,将这些高效的员工分配在客流量最大的时段,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员工生产率,同时也让优秀的员工获得了更多的收益,进而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同时,PUMA根据门店概况、客流量、营业时间、最低覆盖度及劳效标准,并结合季节性周期因素和促销、假期等特殊因素,精准的预测了门店的销售和劳动力,实现了对业务运营的实时可见性。 零售业人才高流失率的背后 在《2012-2013中国零售业人力资源蓝皮书》报告中指出,零售企业年人均流失率继续高位徘徊,约为30—40%,尤其是一线员工,理货员、收银员、防损员占据了全部离职人员的65—80%,入职在3—6个月的新人离职率约占企业年离职总数的60—70%。而离职原因中,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零售企业相对粗放的管理,入职后新人的管理不到位,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休息日少所致。另外,薪酬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职业发展不清,对未来信心不足,也是离职率高位徘徊的原因之一。 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合适人选难觅。在这种双方都陷入“不得意”境地之时,PUMA通过数据分析、实时信息收集,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理的时间放在合适的位置,就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同时,在零售业竞争加剧、营业利润减少,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的现状下,企业要实现有竞争力,提高劳动力利用率、生产率,减少人力成本,是在租赁成本、原材料成本三者当中最有弹性的一面。中国零售业用工管理实现由粗放过度过精益管理,有助于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精益管理包括制定销售预测和劳动力预算,按需求预测劳动力,制定最优化的排班、时间、考勤管理,对缺勤和休假的管理,对整体绩效和生产力的实时分析。 精益管理需要建立在劳效标准之上 在零售业精益化管理运营中,中国市场上只有味千、新辣道等几个少许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多的是家乐福、百思买等一些跨国企业。而在华致赢企管客户名单上,制造业的使用者则相对较多。究其原因,华致赢企管认为,零售业精益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劳效标准之上。中国的制造业标准化实施的更早,各方面更成熟,所以更有条件运用精益管理,中国零售业兴起于最近几年,目前用工相对粗放,粗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工过于便宜。随着中国劳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华致赢企管认为,提高现有劳动力利用率、效率,建立零售业的劳效标准趋势明显,精益管理在中国零售业市场的运用将更加广泛。使用精益化管理是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也是提高劳动效率,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返回】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