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背后令人感动的故事(专访改善之王) |
发布时间:2011/9/2 点击:2770 次 |
改善之王—杨绍辉 他,憨厚朴实;他,淡定从容;他,从事机电维修工作20多年;他,就是连续两届被授予“改善之王”称号的设备部杨绍辉,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杨”。 采访老杨时,他显得有些腼腆,第一句话仍是:“让我做些机电维修、改进方面都可以,但是叫我怎么去把话说得动听些什么的,我就不会了,呵呵………“。的确,杨师傅虽然不善言语,但是对设备的维修维护却饱含热情,从进入公司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对机器设备等做着改善。第一项精益生产改善是在四五年前对贴纸生产线的改善。 2010年随着精益生产JIT生产的深入推进,为了保证优良的产品质量,提高设备性能,使操作工更便于操作、保养,杨绍辉先后改善了近60项。海宁砂光机控制面析的改善既消除了设备随便启动损坏部件的安全隐患,也节约维修设备的时间,同时节约维修费用四千多元;电子锯主轴的改善大大节约了成本,主轴购买的费用是八千多,而采取加工的方式只需要几百块……,还有大量目视化管理的改善等等,都很大程度上为公司节约了成本的同时更理带来了便利。 杨师傅2010年11起调至海宁工厂,可他并未因此放弃不断改善的习惯。大家都在说:“老杨上班基本不休息,天天在机器设备上摸索”。他说只有在现场多走走、多看看,细心观察,还要多同设备操作人员沟通交流,才能对设备性能、日常操作、维护更加了解,才能第一时间考虑如何改时。 改善让工作变得更便捷 我们组做了许多改善,例如:粉尘收集改善,镂铣机快速换模改善,加工模板改善,等等。改善给予我们最直接的体会是:通过改善,工作逐步变得轻松、方便。 本人也做了一些改善,随着改善的不断实施,我逐渐体会到改善不仅仅给我们带来工作的轻松,更重要的,通过改善,我的想法也在逐渐也在逐渐改变。以前碰到问题最直接的反应是抱怨,是讲理由;碰到困难时,更多的是逃避,是反感,而现大当我碰到问题时,首先想到得是能不能改善,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改善解决问题,我心里会十分激动。在改善实践中,我也变得越来越积极。同时因为改善是自己主动做的,于是我很少主动地对改善进行维护,并自愿地将改善进一步优化。 每一件改善完成时我都会感到欣喜,因为它是对我劳动的认可,在享受改善所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我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岗位的主人! 公司给予了我们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们就要用自己辛勤劳动去回报化;同样公司建立了改善平台,我们就要通过施展自己的才华获得更多的成绩和尊重。今年,我也很幸运地被推荐为拱墅区先进操作法的候选人。 改善无处不在。希望大家一起来做改善,去做更多务实改善。好的改善,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们追求细节的意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人生态度。 |
【返回】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