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与日本的精益生产管理有什么共通点和区别? |
发布时间:2016/4/5 点击:5483 次 |
直接目标 精益生产: (1)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2)缩短流程周期,增强响应能力 六西格玛: (1)消除变量,增加价值(2)优化流程,提高质量 关注焦点 精益生产: 价值流、问题、工具方法、5S现场管理、准时生产、快速换模、Kanban、基础IE、并行工程、目视管理、自动化、平准化、TPM、约束理论、持续改进、面向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设计、价值工程和标准化作业等。 六西格玛:分层法、散布图、排列图、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矩阵图、短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SIPOC图、QFD、FMEA、DOE、SPC、测量系统分析、方差分析和平衡记分卡等 共同点 (1) 关注顾客满意,顾客驱动 (2)关注财务成果 (3)注重持续的系统整体改进 (4)都重视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注:精益要求把“部门”和“成批排队”思想 转换成“团队”和“连续流动”概念) (5)全员参与,团队相互合作与协调 (6)管理层的大力支持与参与 (7)注重人、系统和技术集成 特点 精益生产: (1)工具软性、但很有效(2)注重柔性、灵活性,迅速(3)强调节流 六西格玛: (1)工具精良,功能强大(2)注重系统性,规范化(3)强调开源
工作方式 精益生产:自上而下推动,线外控制 六西格玛:自上而下推动,线外与在线控制结合 主要效果 精益生产: (1)减少一切浪费(包含库存,缺陷等)(2)优化流程,缩短交货期(3)提高生产率(4)降低成本,改善资本投入 六西格玛: (1)减少变异,统一产出(2)消除缺陷,改进质量(3)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利润(4)顾客满意与忠诚 精益生产: (1)持续的全面创新和变革(2)强调连续流动和拉动(3)与相关利益体全面合作关系(4)整体优化,追求尽善尽美(5)见效快 六西格玛: (1)应用大量统计工具,精确界定问题、(2)流程彻底改进和设计、(3)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持续改进) 精益生产: (1)过多依赖经验管理,缺乏定量分析、(2)对波动处理不力,难以“精益”(3)疏于人才培训和系统方法整合(4)急功近利,出现“非精益化”反弹 六西格玛: (1)无法提高流程周转速度(2)不鼓励创新和变革 |
【返回】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