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 |
发布时间:2013/4/26 点击:3785 次 |
随着市场变化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正日趋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角逐,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技术发展也正在经受着这种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 “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这样的意义:产品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资源提供和各种资源供应者的衔接。原本,供应链管理注重于存货的合理配置能力,现在,它更注重于企业之间及其内部部门之间产生的冲突所引发的配置能力。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在接近八成的企业用户眼中,使用SCM的终极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供应链信息实时可视性 这种实时可视性,是指要在整条供应链上实现信息的实时、完全的可视。从业务角度来说,这些信息包括分布于供应链网络上的库存、事件、计划、日程以及绩效指标等诸多要素,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实时、整体把握,企业就能够保证决策的实时性和快速性,更好地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 2.整个供应链精细化协同 在供应链信息实时可视基础上,SCM更多强调的应该是协同,这种协同应当是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精细化协同。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网络,由方方面面的环节共同组成,在这些环节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协同上的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生存状态。本质上,SCM要完成的工作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市场需求拉动整个供应链上下流厂商精细化协同、完成生产。 3.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当整个供应链网络具备良好的精细化协同能力时,企业就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上客户的需求。这种快速响应能力也往往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也就成为企业部署SCM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从信息管理角度来看,这时的SCM应当具备与CRM进行整合的能力,实现与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的无缝集成。 4.系统架构灵活适应性 在与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咨询顾问总监叶浩霖交流客户对SCM的最终需求时,叶浩霖还一再强调了SCM系统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指SCM应当能够根据市场模式的改变快速更改适应,而不是推倒整个系统重新建设。并且这种灵活适应的能力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毕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一个静态指标,这个指标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SCM系统基础上的。 华致赢企管(www.leanpop.com.cn)致力于精益管理咨询,提供包含5S/6S管理、TPM管理,精益生产及精益管理,精益供应链管理,精益绩效管理的企业诊断、培训与咨询服务,同时组织与承办精益管理系列研讨会与公益讲座。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返回】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