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线建立的6个必要条件 |
发布时间:2013/5/7 点击:2958 次 |
小编总结:设备及生产能力的平衡地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最大的关键仍在于人的思想和意志。因此扬弃固定观念,坚持采用流线化生产方式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在于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而在NPS理念中库存的浪费是一切的万恶之源,然而,真正造成生产隐患的再制品库存的降低,消除库存的效果很有限。许多企业对于如何降低再制品库存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下手。所以这里就给大家一个消除库存的良方-精益生产线的设计。 精益生产线设计应注意一下几点: NO1.应符合“U型化"生产线布置 即将生产线的布置排成 U 字型,所以也称之为U 型生产线。生产线布置一般归纳为如下两种:传统“一”字型生产线布置(即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和u型布置。随着精益生产思想的推广,传统生产线越来越多地被U型生产线所代替,因为传统生产线布置有如下缺点:一个人操作多台设备时将存在“步行的浪费”,增加了劳动强度,同时也不能实现人员的柔性化调整。而在U型布置中,生产线摆放如U型,一条流水线的出口和人口在相同位置,一个加工位置中可能同时包含几个工艺,所以U型布置需要培养多能工。它减少了步行浪费和工位数,从而缩短周期、提高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操作工,降低了成本等。 NO2.应符合“单件流动”生产 即是仅做一个、传送一个、检查一个,将制品经过一个个的加工制程而做成成品。传统批量生产方式是无法运用精益生产线上,首先由于精益流线化的生产,如果同时加工多个产品,很难以不造成搬运的浪费和库存的浪费,其次批量生产很容易隐藏问题,如果是单价流动,一眼即可看出生产线上的瓶颈点,而且批量生产如果出现任何品质问题也无法做到立即修正,。而单件流动就是仅做一个、传送一个、检查一个的生产方式却很容易做到这些。 NO3.应符合“机器设备的小型化” 生产即在采购设备时应符合精益单件流动的小型机器,避免占用过多空间。如果是传统批量生产时,大型设备或许仍是适当的。可是什么都能做的泛用型大设备, 常积压了一大堆在制品, 使生产的流动不顺畅。市场的趋势已经走向多样少量, 生产线也必须走向细流而快的复数生产线化,才能更有弹性对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所以,机器设备也应小型化。速度不快,但是品质很稳定,故障率也低,才是较好的设备;不要再固执地认为设备速度越快越好。 NO4.应符合“同步化”生产 即是在整个流水线上每个工位都保持相同的生产速度进行生产,产品经过不同制程的设备而流动下去,直至作出成品为止,如果各个制程的生产速度不一致,就会在各个制程中, 形成在制品的堆积,而破坏了单件流动的顺畅性。好像河流,在流速不一样的交接点会产生积水浑浊的现象一样,出现被称之为浊流的生产现象。我们应该改善产品流动的顺畅性,消除浊流现象,因此必须是各个制程的生产都保持相同的速度,此即所谓“同步化” ,也就是在效率篇中所谈到的,要追求“全体效率”而不是“个别效率” 。 NO5.应符合“作业员工多能化” 即具有操作多制程作业能力的作业员,称为多能工。这与只能操作单一制程作业的单能工是不同的。在流线化生产上,作业员的“多能工化”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各工序,人员的时间总是不一致的,而精益生产线只能是前后左右的员工能帮忙,所以要求一些员工具有多制程作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调整生产工序,避免堆积的产生,。因此在 全工厂内快速推行多能工化, 是个很重要的条件。 要能做到多能工化,就必须先力求彻底地将机械标准化,以便任何一位作业员都能简单地操作多种机械;作业方法也需要彻底地标准化,消除特殊作业及例外作业。将多能工化作为工厂的首要目标,普遍推行。 NO6.应符合“垂直式生产布置”理念 即生产方式中各个制程紧密衔接在一起,前制程做完一个产品,即刻流到下一个制程继续加工,直至完成所有工序。我们首选来观察一下传统生产方式的布置,传统生产方式贯穿了大批量生产的理念,即人们认为只有一群人同时在生产同种部件的时候效率是最高的,但是这就造成每种生产配件都在配置不同的生产空间,而且还有专门的储存仓库,最后在到主生产线上将配件搬运过来组合生产,这就造成我们之前所说的“搬运”以及“库存”的浪费,而垂直式生产布置大幅度杜绝了搬运和库存浪费的产生,生产配件直接在主生产线上直接生产,而且只生产后方加工所需要的数量,然后生产配件就这样源源不绝的流下去,完全不需要提供额外的仓库去储存,最后还要浪费时间去搬运,所以“垂直式生产布置”可以杜绝生产中库存浪费和搬运浪费的产生。 华致赢企管(www.leanpop.com.cn)致力于精益管理咨询,提供包含5S/6S管理、TPM管理,精益生产及精益管理,精益供应链管理,精益绩效管理的企业诊断、培训与咨询服务,同时组织与承办精益管理系列研讨会与公益讲座。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返回】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