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在精益生产工作展开的六个步骤 |
发布时间:2015/9/29 点击:3332 次 |
编者按:“标准化”是工业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对提高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对精益企业的准时化生产方式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这里,深圳华致赢企管提醒的是,“标准化”不仅仅是指产品标准化、零部件标准化、质量标准化,而且还包括作业标准化、在制品量标准化等。![]() 标准化这个概念往往有误区: 一旦实施标准化,则无法发挥创造性。实际上,标准化是管理提高的基础,以标准的方式来完成工作中的关键任务可以节约时间,并将节省的时间用于其他同样可以增值和需要创造性的活动上。而且标准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不断改进的,以使员工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完成任务。 因为所有改进性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都将通过PDCA循环(标准化-执行-检查-行动)来维持。所以一切改进性的工作终将成为日常运营的一部分,以支持组织的日常运营,从而为客户提供稳定的产品与服务,比如以项目为单位开展的改善活动。标准作业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劳动实现较高的生产率、实现与准时生产有关的各工序间的同步化(生产线平衡)以及把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限定在必要的最小数量。为了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在各个产品的生产中要想办法避免发生事故和出现不合格品,最终使得标准化作业应该包含以下三个要素:节拍时间、标准化作业顺序和标准持有量。 精益生产在实施标准化作业时需要按照如下步骤开展: 1.确定节拍时间,即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必须的时间,用节拍时间对作业人员进行再分配; 2.使用秒表测定一个单位产品的完成时间; 3.确定标准作业顺序:首先,确定每名作业人员所承担工作的顺序。其次,将作业进行组合,使其在节拍时间内完成。再次,使用“起跑信号”,全员一起开始工作。最后,在节拍时间内进行设备的作业切换; 4.确定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即生产线上正在进行的作业中所必须的、最小限度的在制品数量; 5.编制标准化作业票,包括六个要素: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标准持有量、纯作业时间、进行质量检验的位置、让作业人员注意安全的位置; 6.在工作现场张贴标准作业票。完成后的标准作业票,如果张贴在该工序每名作业人员都能看到的地方,就可以起到目视管理的作用。 |
【返回】 【打印】 |